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附获奖名单)
|在嘉静童声艺术团的吟唱声中,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揭开序幕
11月28日下午,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光启剧场举行,凤凰卫视王鲁湘、许戈辉联袂主持,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哲学家陈来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24部学术著作荣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10位优秀青年学者荣获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等机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项目荣获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
活动由伟德国际1946官网、凤凰网、敦和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人本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纲总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辞书学会等八大机构提供学术支持。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原副部长励小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人民网原董事长马利等出席并担任颁奖嘉宾,共襄盛典。
本届国学大典主题为“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在新冠疫情等特殊背景下,大典更加关注传统文化如何应对现实危机。从高峰论坛、高端讲座等系列主题活动,到各个奖项的评选,以及最终的颁奖盛典,体现了直面当下、匡时济世的文化追求。
|颁奖盛典部分嘉宾和获奖者合影
许嘉璐贺信诠释国学大典四言宗旨重温“甲申文化宣言”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总顾问许嘉璐先生在贺信中指出,致敬国学不仅是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礼敬,也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一种自觉表达;继承创新是当今有自觉意识与文化担当的知识人面对传统时所应有的理性;文明互鉴,是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以及全球化出现深刻震荡之际所当持的态度;重建斯文,则是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所有良知之士前仆后继的价值理想。
许嘉璐还特别援引16年前与季羡林、任继愈、杨振宁、王蒙等先生发起的《甲申文化宣言》,强调中华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态,呼吁各国政府当推行积极有效的文化政策,保护文明多样性,以文明对话来减少偏见与敌意,消弥隔阂与误解。许嘉璐说,文明的交流互鉴,兹事体大,既需要多领域专家的沉浸思考和研究,并把己之所得宣之于世,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全体人民的实践与参与。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教授宣读许嘉璐先生贺信
颁奖典礼上,联合主办方的三位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愿景。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副校长李树涛指出:我们之所以要“致敬国学”,是因为国学能给我们无穷的启迪,使我们战胜种种苦难,走向胜利和光明。他还特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伟德国际1946官网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联合主办方代表、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副校长李树涛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国学大典适逢全球局势因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复杂变化之际,现实以各种方式提醒我们要常怀忧患意识、敬畏之心和良善底线,只有循道守正、敬天爱人、身心才有望安顺,文明才不会倒退。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立足古今中外的已有文明,反思何以为人、何以为国、何以为命运共同体。“任何时代,良知之火,文明之光,总能点亮人心,给人以超越庸俗之恶的力量,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真诚希望各位师友同道能够为这个时代以及未来多留一些火种,多创造一些智慧。”
|凤凰网总编辑邹明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沈旭欣指出,中华文化当中所蕴含的自强精神、包容品格和处世智慧,对于今天的世界尤其具有现代意义。我们希望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用中华文化助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文明交流互鉴当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他还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的感召和引领下,在每一位具有文化自信的国人的努力奋斗下,我们生活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沈旭欣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在颁奖典礼上致辞
著名学者许倬云和陈来荣膺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作为国学大典上最受瞩目的奖项,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经过海内外学者提名推荐并投票表决,最终颁授给了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许倬云和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和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副校长李树涛为陈来、许倬云颁奖(许倬云委托特别助理冯俊文代领)
91岁高龄的历史学家许倬云从大洋彼岸发来视频感言,当时他尚在病中,故在病房录制视频。许倬云先生致谢国学大典组委会和学界同仁,“承蒙主办方的好意,送给我一个荣誉,这让我非常感愧,既惭愧也感激。这是一个光荣,但同时也是策励,继续鞭策我进一步往前走。可我岁数大了,能够走多远也不知道,我尽力而为之。”
许倬云说,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刺激,也经受过许多的挑战,但始终不断更新,能够日新月新,维持广土众民,结合一体,这是非常难得之事。晚近两百年内乱外患,面对外来刺激“震骇委蛇”。内外安顿有先决条件,那就是我们人心先安顿。民族自存首先要有自己的文化依据和自立之道,“自立之道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文化能够继续不断地日新月新,配合世界进化之潮流,配合人类共同社会出现的契机,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全球文化之中扮演一个相当的角色。”许倬云还以犹太人两千年自存自立为例,呼吁文化界的同仁,将中华文化经常置于讨论之中,以不断修正和提升自我,进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底线的提升。“国学”是国家文化的传流,国学必须是活着的,不是复活过去,而是复兴和修改过去,迎来明天。
“我用心在此,九十一岁的人了,我盼望有生之年看见中国人终于真正在地球上不仅站直了,腰杆站直了,我们还提出了我们重要的贡献,使世界因为有中国而更好。”许倬云说。
|91岁的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从大洋彼岸的病房发来获奖感言
共同分享这一殊荣的大陆著名学者陈来,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称,“今天得到国学终身成就奖,实现了我的梦想,我感到无比荣幸。”回顾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他深深感谢自己的老师张岱年、冯友兰、任继愈、邓艾民、朱伯崑、季羡林等先生,以及给予自己多方帮助的海外学者陈荣捷、杜维明先生,以及北大、清华的教育和学术环境。
他认为,“国学”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知识体系包罗广大,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加强国学研究、促进国学传播,必将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院院长陈来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现场发表获奖感言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亲临颁奖现场发表感言中气十足
在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颁授环节,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出现在其中的“海外影响力奖”揭晓时,获此荣誉的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和中华文化促进会。
当百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拄着拐杖登上颁奖舞台,并且中气十足、慷慨激昂地发表感言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他说,曾经有英国学者认为中国诗词英译必须要让英国人来做,而他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人不但不比外国人差,还比外国人强。”许先生特别用《道德经》中的“道”举例说明,中国文化里很多经典的翻译,只能中国人来做,外国人很难真正理解其内涵。
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事业七十余年,翻译中华诗词经典和西方名著一百余部,是国学大典创立以来最年长的获奖者。
|第四届国学大典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颁奖现场
|第四届国学大典国学传播奖之海外影响力奖获得者许渊冲先生发表获奖感言
增设国学新秀奖多名80后闪亮登台
本届国学大典上,24部著作获得“国学成果奖”。今年还特别增设“国学新秀奖”,以表彰和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弘扬,该奖项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
10位获奖者都是来自大陆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全部为“80后”,如出生于1981年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谢湜,出生于1982年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巍。其中也不乏“85后”的学者,出生于1986年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鸿、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谷继明等。这些青年才俊与前辈先生们同台共聚,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古籍整理研究类获奖者颁奖
|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葛晓音和伟德国际1946官网院长肖永明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史学类获奖者颁奖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哲学类获奖者颁奖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和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主要发起人、伟德国际1946官网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史学组获奖者颁奖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和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主要发起人之一、人本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亚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哲学与文化组获奖者颁奖
让文化传下去、活起来
本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颁授给冯骥才、中国文化伟德国际和贵阳孔学堂,以致敬他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化传承、研究、教育、传播等方面的卓越贡献。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网红教授戴建业的《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和“东家•守艺人”APP等五个项目,获得本届国学传播奖之卓越传播力奖。
冯骥才以作家、画家身份为人们所熟知,最近20余年来,他将更多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上。78岁的冯骥才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有一张小书桌和一张大书桌,小书桌用来写散文、写小说,大书桌就在田野里面,这个田野里面有我们已经计入国家名录的十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6819个传统村落……我虽然已经老了,还要为它工作。”
被称为“国民教授”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领奖时说,所谓的经典,就是能够跟所有的时代感产生共鸣和对话,自己的工作就是激活经典的艺术生命力,使得我们心心相印。
颁奖盛典上,著名主持人许戈辉和文化学者王鲁湘也深情回顾了连续四届参与国学大典的感受,“让我们见证了传统文化的活力,也看到了文化土壤的变化。我们深信,腹中有诗书,人生就不会堕落,心中有光明,前路就不会黑暗。文化的土壤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人去浇灌、去改良,文明的进步更需要人类理性、智慧的光芒照射。”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颁奖现场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卓越传播力奖颁奖现场
|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许戈辉联袂主持国学大典颁奖盛典
附: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获奖名单
一、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
许倬云
陈来
二、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
《杜甫集校注》(全七册),谢思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考据学论稿》,汪启明著,巴蜀书社,2010年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吴承学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
《元代诗学通论》,查洪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古文字构形学》,刘钊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尚书注疏汇校》(全九册),杜泽逊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
《丧服郑氏学》,吴飞点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
《王安石年谱长编》(全六册),刘成国著,中华书局,2018年
《终极之典:中古丧葬制度研究》,吴丽娱著,中华书局,2012年
《秦汉儿童的世界》,王子今著,中华书局,2018年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葛承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王学典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王汎森著,联经出版社,2017年
《中国兵学思想史》,黄朴民、魏鸿、熊剑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黄兴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春秋公羊学史》(全三册),曾亦、郭晓东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中国佛教文化史》(全五册),孙昌武著,中华书局,2010年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牟钟鉴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
《王阳明年谱长编》(全四册),束景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郭齐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
《论语新注新译》,杨逢彬著、陈云豪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王中江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
《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略》,干春松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上、下卷),乔清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三、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谢湜,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教授
陈侃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孙闻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胡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巍,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孟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赵金刚,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程苏东,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谷继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四、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
1.海外影响力奖
许渊冲
中华文化促进会
2.公共建设力奖
冯骥才
中国文化伟德国际
贵阳孔学堂
3.卓越传播力奖
电视剧《清平乐》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
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
“东家·守艺人”App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常用链接

伟德国际官微

本科生微信
版权所有@ 伟德国际1946(始于英国)官方网站-首页|NO1

0731-88823764

hnuylsy@hnu.edu.cn